上海联盟

财新 || 我为什么要去新加坡买定期寿险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6年10月10日,趁着重阳节香港放假,我专程去新加坡买了一份20年期的定期寿险。假期不能陪孩子玩、专程飞一趟新加坡去买一份最简单的人寿保险,心中难免有些感慨。


我从事保险业十多年了,专门去新加坡买定期寿险,主要还是被财新网上2016年几篇关于定期寿险的文章所启发,正如这些文章的作者所言:定期寿险,的确是人寿保险“姓保”的核心所在。


去年由于工作关系,我失去了前保险公司雇主提供的高额团体定期寿险保障,因此,自身购买高额定期寿险人身保障的真切财务需求,激发我重新审视自身和中国巨大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分析中国内地和香港寿险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现象,并进一步延伸思考中国寿险业的未来。


作为一名“港漂”“大陆仔”,我为什么要去新加坡买保险呢?三点原因:有需求,贪便宜,做研究。


首先,我有购买定期寿险以管理早亡风险、为家庭提供财务保障的真实需求。


我还没赚够钱,而小家庭主要靠我打工赚钱维持生计,因此,我有规避早亡风险的强烈财务需求,以防概率虽小、负面影响却极大的“英年早逝”的风险。而多年的保险工作经验让我知道,应对早亡风险、从财务上保护家庭,最好的金融产品就是定期寿险,前提条件是其价格公允、可以负担得起。因此,在失去高额团体定期寿险保障的情况下,我急需购买高保额、保到我工作快退休时的定期寿险产品。


但凡真懂保险的人,都会考虑买好的定期寿险。例如,中国太平人寿前总经理、平安保险大学前校长郑荣禄先生在其著作《学习的革命》中,也提到他购买了高保额的定期寿险;再如,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两个咨询师辞职出来创业,搞了一家保险科技公司Policy Genius卖保险,旗帜鲜明地只卖定期寿险而不卖终身寿险。


第二,之所以去新加坡买,而不在香港或者内地买,是因为我“贪便宜”。


内地和香港的定期寿险产品都非常贵,供给也不丰富,相对于新加坡或欧美市场的定期寿险产品而言,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定期寿险产品不是贵20%或30%,而是贵近200%到300%甚至更多。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保险工作人员,我完全无法接受如此巨大的市场不公平,完全不能说服自己去适应这样不公平的市场,因此也就只能改变自己所处的世界,飞到相对公平一点的新加坡市场去买相对公平一点的定期寿险。而公平,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也正是我写作的主要动力和目的。


精算师用数字说话,以下表格是我就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做的定期寿险产品价格对比,读者可据此自行判断国内和香港的定期寿险产品是否贵得离谱。


为帮助读者更加直观的体会下表中的价格差异,让我们假设1元新加坡币相当于5元人民币,并且不考虑利息因素:我买100万新币(500万人民币)保额的20年期定期寿险,老天保佑给命活的话,20年我共需缴费85800元人民币(858乘20乘5)。如果同样100万新币(500万人民币)的保额,我买中国某大型公司的产品的话,20年我共需缴费640000元人民币(6400乘5乘20)。


一个8.6万人民币保500万人民币,一个64万人民币保500万人民币,要是你,你买哪一个?!即使是我所能找到的内地最便宜的国内某外资小公司所卖的产品,其总保费也要12.45万,比我在新加坡买的最便宜的产品贵4万人民币左右,而这4万块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新加坡玩几次了!我唯一后悔的是当初在美国工作时没有买足定期寿险保障。


20年缴费20年的定期寿险产品,提供保身故或者全残赔偿,没有现金价值,不返还保费,没有储蓄成分

100万保额单位年保费(男,近40岁,健康情况良好,不抽烟),单位:新加坡元/

比我买的贵(+)或便宜(-)多少%

新加坡我买的产品1

858

0%

新加坡某公司产品2

1144

33%

新加坡某公司产品3

1275

49%

香港某公司产品1

2324

171%

香港我能找到的最便宜的某公司产品2

1400

63%

中国内地某大型公司产品1

6400

646%

中国内地某小型公司产品2

2550

197%

中国内地我能找到的最便宜的某公司产品3

1245

45%

美国某公司产品1

830

-3%

美国某公司产品2

780

-9%

美国某保险比价网展示的最低价格

526

-39%


此外,很多媒体曾说香港寿险便宜是因为香港人均寿命世界领先,这种说法对我而言是“伪科学”——貌似有理、实则不然,却能有效误导国内广大“吃瓜群众”。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美国出生时人均寿命分别为76岁、84岁和79岁。而以上表格中的价格数据说明:香港和内地的保障型寿险产品都非常贵,与美国同类产品之间的价差之大,完全无法用死亡率差异进行解释。美国的定期寿险产品虽然最便宜,但它不卖给我,所以“贪便宜”的我只能去新加坡买,但我贪的可不是小便宜。


我去新加坡买保险的最后一个原因是想实地研究新加坡的保险市场。


新加坡有《理财顾问法》,,我去新加坡买保险,也是想着切身体会、实地研究新加坡独立理财顾问卖保险的流程,这是我本职工作的需要。我这次去新加坡就是通过一位独立理财顾问朋友购买的保险,其专业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据为我服务的这位独立理财顾问介绍,他们公司每年所买的保单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多是定期寿险,虽然这个比例比美国定期寿险数目占比40%要小一些,但比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情况还是要好很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新加坡理财顾问的专业水准。


“独立理财顾问”在新加坡可不是一个随便可以使用的职业称谓,“独立”体现在真正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真正满足客户真实财务需求的顾问服务和产品推荐,而不是哪个产品容易买、哪个佣金高就推销哪个产品。


虽然新加坡的“独立理财顾问”制度在我看来还不够完善、有待改进,但相对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诸多“理财顾问”、“理财规划师”而言,其独立性、专业性就我个人看来还是要好很多,至少新加坡的“独立理财顾问”会给客户介绍定期寿险产品,会去卖相当大比例的定期寿险产品。


我个人常用一条简单原则去初步判断一位“理财顾问”的专业性:看这位“理财顾问”或“财务规划师”会否介绍和推销定期寿险。从来不卖定期寿险的理财顾问,在我个人看来,绝对难言专业、客观和将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可以这么说:从来不卖定期寿险的保险中介不可能是一位好的理财顾问。



作者简介:明宏义,财新网专栏作家,北美精算师。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