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盟

央行报告揭示惊人秘密:贷款利率,仍然鼓励买房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117日晚上1043分,央行在官网上公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报告,向我们透露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其中,央行对于广义货币M2的异常表现,给予了最新的说法。我把这个说法分为两段,如果你有耐心,可以全部阅读;如果没有耐心,可以直接读第二段:

 

M2 增速有所走低与金融体系去杠杆、上年基数高等因素有关。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是 2017 年以来 M2 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第三季度,金融机构股权及其他投资同比少增较多,累计下拉 M2 增速约1.0 个百分点。此外,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存款上升较多,对 M2增速放缓亦有一定影响。


长期看,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 M2 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也要看到,当前影响货币总量的因素更趋复杂,M2 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已明显下降,M2 指标的意义明显减弱,无需过度关注 M2 增速的变化。

 

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做是“央行的印钞速度”。在银行“表外业务”没有那么庞大,互联网金融没有那么发达的时代,其指标的有效性是非常强的。

 

但是近年来,,很多“准货币的衍生”并未被统计到M2里。加上央行压缩“金融杠杆”,的确减少了“M2的衍生”。下图就是过去一年M2同比增长情况。

 


可以看出,过去12个月M2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到201710月下滑到了8.8%,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低。至于环比增速,则在2017年出现了三次下降,这是非常罕见的。

 

8.8%的同比增速,只有GDP增速的1.27倍,打破了我之前提出的“1.5倍魔咒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M2统计不全面造成的数据失真。

 

事实上,目前社会融资额的同比增速仍然维持在13%以上,银行业总资产的同比增长也在10%以上,所以市场里的钱不是“同比增长8.8%”那么少,大家没有必要太悲观。

 

央行的原话是:“M2 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已明显下降,M2 指标的意义明显减弱,无需过度关注 M2 增速的变化”。这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不要以为“M2同比增速”可以被央行玩弄于掌股之上,央行真的是“无能为力”了,它的“可测性、可控性”太弱了;


第二,M2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已明显下降,指标意义明显减弱”,对于这个数据大家看一看、当做参考就算了,已经失去了指导意义。

 

除了“M2的真相”外,央行还在报告里透露了其他4个重要的“真相”:

 

1、房贷仍在“暗中”迅速增长

 

央行报告里有这样一段好玩的话,值得关注:

 

住户贷款增速高位继续放缓……其中,个人住房贷款 9 月末增速回落至 26.2%,较年内最高点低 10.6 个百分点,月份以来持续月度同比少增,前三季度增量为 3.2 万亿元,同比少增 4247 亿元……;但非住房消费贷款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增量为 1.9 万亿元,同比多增 1.1 万亿元。

 

表面上看,2017年前三季度的个人房贷,同比少增长了4200多亿,看似调控非常有效;但央行承认,同期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增量为1.9万亿,多增长了1.1万亿。这1.1万亿,绝大部分就是“暗度陈仓”的房贷。综合来看,2017年前三季度,个人和家庭购房贷款仍然多增长了7000多亿,总的增量至少在5万亿以上。

 


上图是前三季度贷款增长情况,可以看到,“住户贷款”仍然是增长的核心力量。所以,2017年经济增量的主要拉动力量仍然是楼市,仍然是“家庭加杠杆”。

 

2、直接融资比重下降

 

提高直接融资(企业债券、股票)比重,是一个延续了多年的口号。最近几年,随着金融去杠杆任务加重,国家尤其希望如此。但遗憾的是,2017年企业债券发行大幅减少了2.44万亿,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滑了3000多亿(见下图),估计证监会的压力很大。

 

 

3、在利率上,仍然鼓励买房子

 

央行的确没有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提高了市场利率。根据“央行三季报”:

 

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76%,比 6月上升 0.09 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略有上升,月加权平均利率为5.01%,比 6 月上升 0.32 个百分点。

 

通过上述央行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市场利率在提升,而房贷利率提升幅度更高一些。但平均利率水平,企业贷款(利率5.76%)显著高于房贷(利率5.01%)。这说明,国家仍然在利率上“鼓励买房”,这恐怕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4、人民币国际化在“退步”

 

总有一些自媒体告诉你:人民币正在攻城略地,在国际市场打得美元只有招架之功,无论是在石油贸易还是日常进出口,人民币结算都在迅速普及。

 

但问题是,我们正在加强外汇管制,这种趋势怎么可能发生呢?央行的三季报告诉我们:

 

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6.11 万亿元,同比下降18.3%

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3.23万亿元,同比下降 19.7%

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 2.87 万亿元,同比下降 16.6%

 

也就是说,为了稳住人民币汇率,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做了阶段性的“撤退”。



【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江桥二手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