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盟

你所认识的银行是真实的银行吗?(连载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说起银行,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再到城商行,包括农村地区遍及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都属于银行的一部分。就像老虎属于猫科一样,这些银行在分类上都属于“银行金融机构”,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比如券商、基金等。



银行的商业模式在外界看来很简单,之前一直戏称为“363”模式,即按照3%的利息吸收公众存款,然后按照6%的利率贷给借款人,一来一去,银行家赚的盆满钵满,到下午3点的时候,大家相约着一起去喝个咖啡,打打高尔夫,好不快活。



       但是银行真的只需要拿个牌照,赚个利差就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吗?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要理解银行,先要从理解银行的利润开始。


银行属于金融行业。理解银行,一定要与古代钱庄分隔开,古代钱庄最多做的是汇兑业务,即在A地存入银两,拿着银票在B地可以取出来,但这种钱庄一般是大钱庄,要设立多地的分支机构,在信息极不通畅的古代,这种条件几乎不存在。回到现代,金融业的任务主要是找到资金的盈余方,将资金拿过来,之后再找到资金的需求方,将资金发放给他们。就像人是特殊的动物一样,资金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需求方使用盈余方提供的资金,就需要支付一定的使用费,而金融机构帮助双方达成了这种交易,因此需要从这笔资金使用费中抽取一定的比例,这笔抽成构成了金融机构的收入。收入减去各种人工和运营成本,就形成了金融机构的利润。



那么金融机构在这项交易中应该抽取多少的比例呢?这取决于其在这项工作中承担多大的作用。以银行为例,它在撮合借款人和存款人时,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1.信息生产


银行要在众多的人群中找到资金盈余方,并告诉他们把钱存到我这里来,然后去寻找借款客户,分析借款客户的经营情况,判断其还款能力,最终决定是否放贷,放多少贷款,贷款年限是多少,收多少的利率。放贷之后,银行派专门的人员时刻盯着,一旦发现这笔款项有危险,就立马收回贷款。如果一切顺利,那么银行就会按时收回贷款本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的会发生借款人还不起贷款的现象。那么银行该如何去应对呢?首先在贷出款项之前,银行会对借款人做出充分的调查;然后,银行对其违约率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比如1%,最后银行放出贷款时就在贷款利率上加上1%,期望弥补那1%的违约率,这叫风险定价。


这项工作,业界内将其称为信息生产,生产出来的信息用以克服信息的不对称,之后用于决策和风险定价。信息生产整个过程十分辛苦,所以这项劳动的报酬,构成银行的收入来源之一。


2.承担流动性风险


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需要明白“资金池”是怎么回事。储户将闲置的钱存放在银行,一般不会当天存,当天取,存取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当一个银行有大量的储户时,存取之间的时间差使得大量资金能够沉积下来,构成银行的“资金池”。银行一般都是拿资金池里的钱进行贷款,通过存贷之间的利差实现盈利。银行要管理好流动性,贷款一般不违约就不能随便收回,但是储户取钱却是随机的,有些存死期的,需要钱时,哪怕成为活期也要取出来,所以银行始终要备着一批钱用以储户取款。


储户可以随时取钱,不用承担风险,流动性风险全部由银行承担,稍微不慎,就会形成挤兑风波。银行要获得一笔收入也是对其承担流动性风险的补偿。


3.承担信用风险


贷款借出去之后,如果遇到实在不还钱的老赖该怎么办?这里要引申出来两个概念,那就是银行贷款一般是有条件的,第一种是抵质押贷款,第二种是纯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不用说,一般大家都清楚,就是在贷款的时候,借款人要把房产,车产都抵押给银行,或者有社会职位的,将这些质押给银行,一旦贷款有风险,那么这些资产就要被变卖用于还贷。但是遇到纯信用贷款,贷款人又不还钱怎么办?此时银行就要吃哑巴亏了,就需要将自己的钱拿出来补这项亏空。为此,银行获得收入是对其承担信用风险的补偿。



综上,银行承担了信息生产的责任,承担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为此获得相应的报酬,这便是银行的原理。


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吸收存款。我们将现实可见的金钱放在银行,最后拿到一张有数字的支票,拿着这张支票就可以取到钱,也就是说银行欠我们相应的金额。所以综合看来,银行在社会上有着“发行存款”的功能,从整个大的金融环境来说,银行体系的稳定关系着一个国家货币的稳定。如果银行天天破产,那么就没有人敢将钱存入银行,也没有人敢用这个体系的货币。


如何才算稳定经营呢?其实在前文中已经给出,那就是:有能力承担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国家为了监督银行管理好这些风险,防范其为了高利润而追求高风险的业务,都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管制。,银行偏高的ROE



    万一银行经营失败了该怎么办?中小银行一般由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障储户资金安全。大银行经营失败,一般保险是保不了的,此时就要由国家出面进行解决。国家出面不是救银行的股东,真正救的是存款人的信心和民众对于国家货币体系的信任。


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思维的律动。本公众号会定期更新一些随笔,包括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旅行游记、读书心得、文学作品、睡前故事、天方夜谭、搞笑作品、管理知识、金融理论、世界军事、大国博弈等等。另外也会特邀其他著名作者客串发文,欢迎转发,欢迎前来投稿。

本文作者简介:南京大学金融硕士,长期从事证券和商业银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对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