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盟

物流术语(连载2)-国家标准 GB/T18354-2006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4.31


控湿储存区 humidity controlled space


仓库内配有湿度调制设备,使内部湿度可调的库房区域。


4.32


冷藏区 chill space


仓库内温度保持在0℃-10℃范围的区域。


4.33


冷冻区 freeze space


仓库内温度保持在0℃以下(不含0℃)的区域。


4.34


收货区 receiving space


对仓储物品人库前进行核査、检验等作业的区域。


4.35


理货区 tallying space


在物品储存、装卸过程中,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捆扎、集装、计数和清理残损等作业的区域。


4.36


叉车 fork lift truck


具有各种叉具,能够对物品进行升降和移动以便装卸作业的搬运车辆。


4.37


叉车属具attachments of fork lift trucks


为扩大叉车对特定物品的作业能力而附加或替代原有货叉的装置。


4.38


称量裝置 load weighing devices


针对起重、运输、装卸、包装、配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物品实施重量检测的设备。


4.39


货架rack


用立柱、隔板或横梁等组成的立体储存物品的设施。


4.40


重力式货架 live pallet rack


—种密集存储单元物品的货架系统。在货架每层的通道上,都安装有一定坡度的、带有轨道的导轨,人库的单元物品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人库端流向出库端。


4.41


移动式货架 mobile rack


可在轨道上移动的货架。


4.42


驶入式货架drive-in rack


可供叉车(或带货叉的无人搬运车)驶人并存取单元托盘物品的货架。


4.43


码垛机器人robot palletizer


能自动识别物品,将其整齐地、自动地码(或拆)在托盘上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4.44


起重机械 hoistingmachinery


—种以间歇怍业方式对物品进行起升、下降和水平移动的搬运机械。


4.45


牵引车 tow tractor


用以牵引一组无动力台车的搬运车辆。


4.46


升降台 lift table(LT)


能垂直升降和水平移动物品或集装单元器具的专用设备。


4.47


手动液压升降平台车scissor lift table


采用手压或脚踏为动力,通过液压驱动使载重平台作升降运动的手推平台车。


4.48


输送机 conveyors


按照规定路线连续地或间歇地运送散状物品或成件物品的搬运机械。


4.49


箱式车 boxcar


具有全封闭的箱式车身的货运车辆。


4.50


自动导引车 automaticguided vehicle(AGV)


具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设定的路径行驶,在车体上具有编程和停车选择装置、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各种物品移载功能的搬运车辆。


4.51


站台登车桥 dock levelers


当货车底板平面与货场站台平面有髙度差时,可使手推车辆、叉车无障碍地进入车厢内的装置。

5 物流信息术语

5.1


物流信息编码 logistics Information coding


将物流信息用易于被计算机或人识别的符号体系予以表示。


5.2


货物编码 goods coding


以有规则的字符串表示物品的名称、类別及其他属性并进行有序排列的标识代码。


5.3


条码 bar code


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定信息的标识。


5.4


二维码 two-dimensional bar code


在二维方向上都表示信息的条码。


5.5


物流单元 logistics unit


供应链管理中运输或仓储的一个包装单元


[GB/T 18127—2000,定义 3.1]


5.6 物流标签 logistics label


记录物流单元相关信息的载体。


5.7


商品标识代码 identification code for commodity


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规定的、用于标识商品的一组数字,包括EAN/.UCC-13、EAN/TJCC-8和UCC-12代码。


5.8


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 nationalproduct code(NPC)


产品和服务在其生命周期内拥有的一个惟一不变的标识代码。


5.9


产品电子代码 electronicproduct code(EPC)


开放的、全球性的编码标准体系,由标头、管理者代码、对象分类和序列号组成,是每个产品的惟一性代码。


注:标头标识E P C的长度、结构和版本,管理者代码标识某个公司实体,对象分类码标识某种产品类别,序列号标识某个具体产品。


5.10


产品电子代码系统 EPC system


在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基础上,利用EPC标签、射频识读器、中间件、对象名解析、信息服务和应用系统等技术构造的一个实物信息互联系统。


注:EPC标签为含有电子产品代码(EPC)的电子装置;中间件为管理EPC。识读过程并与相关应用或服务交换识读结果等信息的程序;对象名解析为解析给定的EPC并获得指向含有对应产品信息数据库位置的程序;信息服务为按照不同的应用服务要求,査询(或写人)产品信息并把査询结果按要求姐织后送回应用服务的程序。


5.11


全球位置码 global location number(GLN)


运用EAN•UCC系统,对法律实体、功能实体和物理实体进行位置准确、惟一的标识代码。


5.12


全球贸易项目标识代码 global trade item number (GTIN)


在世界范围内贸易项目的惟一标识代码,其结构为14位数字。


5.13


应用标识符 application identifier(AI)


标识数据含义与格式的字符。


[GB/T 16986—2003,定义3.1]


5.14


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 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


EAN•UCC系统中,对物流单元进行标识的惟一代码。


5.15


单个资产标识代码 global individual asset identifier(G1AI)


EAN•UCC系统中,用于标识—个特定厂商的财产部分的单个实体的惟一的代码。


5.16


可回收资产标识代码 global returnable asset identifier(GRAI)


EAN•UCC系统中,用于标识通常用于运输或储存货物并能重复使用的实体的代码。


5.17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AIDC)


对字符、影像、条码、声音等记录数据的载体进行机器识别,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 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5.18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bar cod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运用条码进行自动数据采集的技术。主要包括编码技术、符号表示技术、识读技术、生成与印制技术和应用系统设计等。


5.19


条码系统 bar code system


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识读组成的系统。


5.20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5.21


射频识别系统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由射频标签、识读器、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程序及数据库组成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系统。


5.22


电子数据交換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5.23


电子通关 electronic clearance


对符合特定条件的报关单证,海关采用处理电子单证数据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单证审核、征收 税费、放行等海关作业的通关方式。


5.24


电子认证 electronic authentication


采用电子技术检验用户合法性的操作。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a) 保证自报姓名的个人和法人的合法性的本人确认;


b) 保证个人或企业间收发信息在通信的途中和到达后不被改变的信息认证;


c) 数字签名。


5.25


电子报表 e-report


用网络进行提交、传送、存储和管理的数字化报表。


5.26


电子采购 e-procurement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与供应商建立联系,并完成获得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商务活动。


5.27


电子商务 e-commerce( EC)


以互联网为载体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的总称。


5.28


地理倍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由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维护和使用人员四部分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釆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


5.29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由美国建设和控制的一组卫星所组成的、24h提供高精度的全球范围的定位和导航信息的系统。


5.30


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


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


改造而形成的新型系统。


5.31


货物跟踪系统 goods-tracked system


利用自动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通信等技术,获取货物动态信息的应用系统。


5.32


仓库管理系统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


对仓库实施全面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5.33


销售时点系统 point ofsale(POS)


利用光学式自动读取设备,按照商品的最小类别读取实时销售信息以及采购、配送等阶段发生的各种信息,并通过通讯网络将其传送给计算机系统进行加工、处理和传送的系统。


5.34


电子订货系统 electronic order system(EOS)


不同组织间利用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进行订货作业与订货信息交换的系统。


5.35


物流信息技术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物流各环节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信息分类编码、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5.36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组成的,服务于物流作业、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系统。


5.37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s


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


5.38


物流系统仿真 logistics system simulation


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物流系统建模并进行实验,得到各种动态活动及其过程的瞬间仿效记录,进而研究物流系统性能的方法。

6 物流管理术语


6.1


仓库布局 warehouselayout


在一定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设施、道路等各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总体设计。


6.2


ABC分类法 ABC classification


将库存物品按照设定的分类标准和要求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计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控制的管理方法。


6.3


安全库存 safety stock


保险库存


用于应对不确纪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6.4


仓储管理 warehousing management


对仓储设施布局和设计以及仓储作业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6.5


存货控制 inventory control


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的数量合理所进行的有效管理的技术经济措施。


6.6


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由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根据下游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销售信息和库存量,主动对下游企业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库存管理方式。


6.7


联合库存管理 joint managed inventory(VMI)


供应链成员企业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并实施库存控制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


6.8


定最订货制 fixed-quantity system(FQS)


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库存数量(订货点)时,立即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6.9


定期订货制 fixed-intervalsystem(FQS)


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进行订货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6.10


经济订货批量 economic orderquantity(EOQ)


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核算,以实现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订货量。


6.11


连续补货计划 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CRP)


利用及时准确的销售时点信息确定已销售的商品数量,根据零售商或批发商的库存信息和预先规定的库存补充程序确定发货补充数量和配送时间的汁划方法。


6.12


物流成本管理 logistics cost control


对物流活动发生的相关费用进行的计划、协调与控制。


6.13


物流战略管理 logisticsstrategymanagement


通过物流战略设计、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等环节,调节物流资源、组织结构等最终实现物流系统宗旨和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动态过程的总和。


6.14


供应商关系管理 supplierrelationships management(SRM)


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成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


管理模式。


6.15


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relationships management(CRM)


—种致力于实现与客户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模式。


6.16


准时制物流 just-in-time logistics


与准时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物流管埋方式。


6.17


有效客户反应 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ECR)


以满足顾客要求和域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6.18


快速反应 quick response(QR)


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等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用高频率小批量配送方式补货,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6.19


物料需求计划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


制造企业内的物料计划管理模式。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先后顺序的管理方法。


6.20


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 H)


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营销、财务和采购功能,对企北制造资源和生产经营各环节实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达到既能连续均衡生产,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物品的库存童,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


6.21


配送需求计划 distributionrequirements planning(DRP)


—种既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又使得物流资源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是物料需求计划(MRP)原理与方法在物品配送中的运用。


6.22


配送资源计划distributionresourceplanning(DRPII)


在配送需求计划(DRP)的基础上提高配送各环节的物流能力,达到系统优化运行目的的企业内物品配送计划管理方法。


6.23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ERP)


在制造资源计划(MRPE)的基础上,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苕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6.24


物流资源计划logisticsresource planning(LRP)


以物流为手段,打破生产与流通界限,集成制造资源计划、能力资源计划、配送资源计划以及功能计划而形成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6.25


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 collaborative planning;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


应用一系列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模型技术,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计划协调性,提髙预测精度,最终达到提髙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髙客户满意程度为目的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


6.26


物流外包 logistics outsourcing


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物流的业务合同交由合作企业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


6.27


延迟策略 postponement strategy


为了降低供应链的整体风险,有效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将最后的生产环节或物流环节推迟到客户提供订单以后进行的一种经营策略。


6.28


物流流程重组 logistic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从顾客需求出发,通过物流活动各要素的有机组合,对物流管理和作业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6.29


物流总成本分析 total cost analysis


判别物流各环节中系统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客户服务水平下使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物流管理方法。


6.30


物流作业成本法 logistics activity-based costing


以特定物流活动成本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6.31


效益背反 trade off


一种物流活动的高成本,会因另一种物流活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提髙而抵消的相互作用关系。


6.32


社会物流总额 total value of social logistics goods


一定时期内,社会物流的物品的价值总额。即进人社会物流领域的农产品、工业品、再生资源品、进口物品、单位(组织)与居民物品价值额的总和。


6.33


社会物流总费用 total social logistics costs


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支付给社会物流活动各环节的费用、应承担的物品在社会物流期间发生的损耗、社会物流活动中因资金占用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和发生的管理费用等。



本公众号尊重原创,欢迎有意向的向本公众号投稿。版权属于原作者,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未能联系到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敬请谅解。转载需要注明出处。


需要与我联系或者咨询《汽车行业物流规划实务》一书详情,请加微信:18862184156, 或直接扫下方二维码,微店购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