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的库存控制方法
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控制简称库存控制。现代管理学则认为零库存是最好的库存管理,但实际的生产运营中是无法百分百做到的。这就涉及到有合理的库存在企业中的控制。现在简单介绍五种常用的库存控制方法。
JIT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看板等工具的应用,保证了生产的同步化和均衡化,实行“适时、适量、适物”的生产,效果明显。
JIT的基本原理是以需定供、以需定产,即供应商根据客户的要求,将生产物资或采购物资,按量按时且质量有保证地送到指定地点。
看板管理(KANBAN)是JIT生产方式中最独特的部分,是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
ABC控制法是将企业的全部存货根据价值和品种分为A、B、C三类,管理时对金额高的A类物资,作为重点加强管理与控制;B类物质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C类物资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不大,可以采用最简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1. 对A类存货的控制,计算出每个项目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根据供货周期适当的增加订购次数,以减少存货积压,尽量做到零库存控制,降低其昂贵的仓储费用和大量的资金占用。
2. 对B类存货的控制,也要计算出每个项目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同时也可以分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来反映库存动态,以节省存储和管理成本。
3. 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它们为数众多,而且单价又很低,存货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每次订货数量,减少全年的订货次数。
经济批量法又称“最小费用法”,是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时常用的一种以量定期方法,是指根据单位产品支付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批量的方法,也是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时常用的一种以量定期方法。
1. 在一定时期内, 库存的耗用量/销售量,这一数量在分析期保持不变。
2. 每次订货成本固定不变。
3. 单件库存存放成本固定不变,如保管费、保险费及库存资金占用成本等。
4. 库存能得到及时补充,因此不考虑安全库存。
再订货点是用来明确启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单位数。一旦存货量低于再订货点即下单订货。当需求量或完成周期存在不稳定性的时候,须使用合适的安全库存来缓冲。
再订货点=采购提前期消耗量+安全库存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提前若干天数购入存货,提前的天数就是订货提前期。一般情况下,订货提前期应等于交货天数。提前进货的条件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就是再订货点。
1. 定义:盘点,又称盘库,即用清点、过秤和对帐等方法,检查仓库实际存货的数量和质量。
2. 任务:查清实际库存量是否与帐卡相符;查明存货发生盈亏的真正原因;查明库存货物的质量情况;查明有无超过储存期限的存货。
3. 目标:确保帐、卡、物相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