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尴尬的聊天,不是:你有宝马吗?不,我有劳资莱斯。
而是:你买定期寿险了吗?不,我买的是终身寿险。”
近两年似乎说保险的人增多了,说“定期寿险”的人也增多了,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老百姓从厌恶风险,到能理性对待,再到懂得结合需求选择高性价比的保障型保险,而不贪利,可喜可贺。
但老百姓还是会有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买寿险,买寿险的意义是什么
2、如果买,买什么样的寿险比较好
3、怎么判断一个产品的性价比,保证自己不买错。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从“定期寿险”入手,来说说这几个问题。
但说到定期寿险之前,作为寿险的一种重要类别,还是先将其和终身寿险一起说说:
在我看来: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功用,也代表两种购买力。
而他们的第一个不同,就是在“定期”和“终身”这两个词所代表的时间意义上。
其实要说明的是,这个“定期”其实保险公司的“责任时间”,就是说被保人在约定的保障时间内身故,保险公司赔偿;如果超过保单约定的时间,哪怕是超过了1天,保险公司也不会赔。
但对终身寿险来说,保险公司就没有这样的时间限制,不管被保人是早逝还是长寿,反正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被保人趋势,保险公司其实就需要进行对这笔赔付进行处理。
所以时间就会导致了功用的不同,你是想保障二、三十年的身故责任,还是更长的时间都保障。
或者说:如果你只保障了二、三十年,后面的时间身故怎么办?
但之所以有人还是比较倾向定期寿险,其实是基于这几点考虑:
1、生命最大责任时间。
比如对年轻父母人群,最希望的是孩子健康成长到能独立走入社会的时间里,可以有足够的经济保障。且不会因为自己发生什么意外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个时间一般可以是从孩子小时候,到他二十几岁毕业步入社会,大约是20年或更久一点时间。
另外一种场景是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中国人历来将就孝道。以往我们常常有的担心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但随着现代社会更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以及独生子女的社会压力普遍增大,出现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空巢老人”等凄惨状况。所以每个年轻人,特别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的情况,就不得不考虑:自己一旦有个长短,父母怎么办。
我们考虑35岁的中年人,父母的年龄一般60岁左右。假设人平均的寿命是80岁,也就是说,父母需要20年的时间让我们关心赡养。所以相应的中年人也要为父母考虑风险,就是自己万一身故父母能否 有足够的经济度过晚年。这也是定期寿的责任期间的意义。
当然,类似的情况也有对爱人的责任啦。
而除了家人责任,定期寿险其实还往往有第三种对冲风险的场景,就是对“债务”的风险保障。而在有债务的情况下,寿险的责任就不仅仅是“身故后给家人留一笔钱”的意义,而更多的是“身故后不要把债务转移给家人”的重大责任。这样的场景包括房贷、各类贷款、债务等。不过要说明的是,对于债务风险比较大的人,一般保险公司会进行严格的资产审核,毕竟保险并不是用来抵债的。
而相比之下,终身寿险同样有定期寿险的责任,因为没有这样的时间限制,所以除了特定时间的责任风险覆盖,还起到了一种“生命保值”和“身故后留下一笔遗产”的作用。
但保障时间不同,也就导致了这两个产品在价格上大为不同。所以更本质来说,是这两种产品的价格模型是不同。
定期寿险的定价,保险公司会考虑基于生命表所呈现的大数法则。比如一个健康的20岁投保人,保险公司会认为他40岁前发生身故的概率是极低的,所以如果他购买20年的定期寿险,也就可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购买到高保额,因为保险公司不认为自己承担了什么大的风险。但如果这年轻人想保障30年,则因为增加了40-50岁身故的责任,这个年龄段的身故概率比40岁之前要高一些,保费就会更贵一些。
但如果他想买终身寿险呢?不管他现在再健康,按照人类的生命表,他也是会身故的。何况,他在20岁,未来也有可能面临生命挫折、一蹶不振等等影响健康的因素,保险公司虽然管不了那么多,但风险不得不考虑。所以按照平均的寿命分布情况,假设他活到80岁,保险公司的终身寿险则要定价为:当这个人20岁投保,交了保费,但这笔保费到他80岁的时候能有怎样的收益,这样一旦他80岁时身故,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不至于亏损太多。
而计算不同年龄、保障不同时间的定价和赔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但基本是按生命表和风险的大数法则来定价的。
这个价格会差多少?
看下面表格就知道了。
100万人民币保额,均选择20年缴费 | ||||
定期寿险(保障20年) | 终身寿险 | |||
男 | 女 | 男 | 女 | |
20岁 | 830 | 390 | 10500 | 8900 |
30岁 | 1510 | 730 | 14600 | 12300 |
40岁 | 3210 | 1790 | 20200 | 17300 |
以20岁男性为例,20年的定期寿,和终身寿的保费分别是830元和10500元,相差了12.65倍。30岁男性,差了9.67倍。40岁男性,差了6.29倍。
但同样的年龄比较女性,在20岁、30岁、40岁,女性的终身寿险比定期寿险要贵:22.82倍、16.85倍、9.66倍。
但同保额对比,男性投保定期寿在20、30岁、40岁的总保障杠杆(保额除以总保费)分别是:1204倍、662倍、311倍;女性投保定期寿在20岁、30岁、40岁的总保障杠杆分别是:2564倍、1369倍、558倍。
这说明越是年轻,定期寿的风险越小,与终身寿相比保费优势更大;且女性在年轻时身故的概率更低,而当年龄增长,定期寿相对终身寿的保费优势其实也会相应下降,但依然很便宜。
二、定期寿险的几个基本点
所以,通过上面和终身寿的对比,我们其实就更了解了定期寿的几个基本点:
1、保障杠杆极高
2、越年轻保费越便宜
3、定期寿险的保障责任一般会涵盖身故、全残。
4、定期寿险的保障时间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固定几十年,比如:20年、30年;另外一种是保障到XX岁,比如保障到65岁、保障到70岁等。
5、定期寿险一般会有90或180天等待期,但对意外身故/全残没有等待期。
6、缴费期间为年缴,一般可以选择20年。
7、产品意义在于为生命中最大责任期间做风险保障,以免因身故、责任
8、如果有债务,风险的保障意义更大,但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也会进行更严格的核保。
三、生命中几个有必要考虑定期寿险的时机
1、离家
自己在外闯荡风险增大,特别是独生子女,为父母的晚年多一点考量。
2、新婚
新婚是对另一半的责任,把受益人写成爱人,既是信任也是承诺。
3、生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线城市每年养娃的平均花费是33万,升级父母真的不易,既要有财务上的保障,更考虑一旦风险发生让他继续好好成长。
4、买房
特别是有房贷的情况,这相当于银行的负债。如何锁定房子的所有权?
5、创业
创业九死一生,每天忙不完的工作:见投资人、管理团队、业务发展、殚精竭虑,但背后其实是家人的一起承受,因此创业者尤其应该考虑健康风险和对家人的责任。
四、购买定期寿险需要注意什么
相信认识到自己身上责任的人都会选择寿险作为风险保障,建议优先配置定期寿险,因为保障杠杆高,保障作用大。
如果无财务压力,也可以考虑终身寿险。
但在投保时注意:
1、确保保障时间能够覆盖重大责任时间。比如认为起码保障到60岁左右。
2、确保保额能够支撑家人5-10的支出。
3、如果有负债(比如房贷),确保保额能够覆盖贷款额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