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盟

银行存款一个月下降1.32万亿元,老百姓的钱都去哪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国家庭爱存钱。

 

“有余粮,心不慌”。面临着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普通家庭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但最近,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住户人民币存款净减少7929亿元;2018年3月,居民储蓄存款有所增加;但是到了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了1.32万亿元,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单月减少超过1万亿水平。

 

居民存款降幅如此之大,那么老百姓的钱从银行账户转到了哪里?


银行存款减少的三大原因


01

购房消耗大量存款


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爆发。

 

“限购”、“限贷”政策下,银行提高首付贷款比例,使得居民贷款比例降低,只能拿出更多现金。

 

还有一些人为了给孩子结婚买房,甚至通过民间借贷购置房产。房,不仅消耗居民家庭大部分的存款,还让不少人背上了长期贷款。

 


2017年,城镇居民收入结余为9.72万亿,但去年城镇居民购房支出达到了9.28万亿。也就是说中国城镇居民的购房负担已经达到了95.5%,在这种极限值下,许多人压缩了生活的必要开支。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拿到房地产市场了。

 

02

消费观念转变


凯恩斯经济理论提到,“投资、消费、出口”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政策中常提到拉动内需即刺激消费,“消费升级”已是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如今百姓消费观念逐渐变化,加上便捷的支付方式,使更多人的积蓄投入到“消费”中。

 

国内中产阶级壮大和消费水平提升,服务型消费占比逐步提升。2009-2017年旅游消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2.7个百分点至6.4%,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提升6.7个百分点至17.0%。

 


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80、90后更偏好品质消费、个性化消费、定制化消费,带动了商品类的消费升级。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人均消费支出就达到了18322元。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

 

03

大众理财意识增强


过去投资渠道太过单一,除了将钱存在银行,人们很少有别的更“靠谱”的选择。金融环境的改变,让居民的存款找到了新的去处。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许多优质的金融产品,如P2P网贷。而单一的银行储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财产的增值。

 


多样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居民的存款,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愈来愈大。

 

“银行现在面临的局面是,贷款多、存款少,尤其是存款增长质量不理想,即便前期有定向降准也不会直接补充存款。负债端问题持续恶化,会制约资产端的扩张。”北京一银行业分析师这样说道。


如何让你的钱更值钱


♥家庭负债要适度


2017年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增长过快,全年上涨了38%,加上房贷的压力,使居民债务的过快增长,居民每年还本付息压力显著增大。


家庭现金流的增长速度受到制约,会使得家庭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下降。

 

♥调整消费结构


坚持记账,三天记一次为宜。记账会让你清楚家庭的开销分布,做到花钱心中有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获取优惠,但同时也是我们花钱变得更没有“节制”。

 

建议把花销做分类,规划现在的消费计划和将来的预期消费:包括消费额度,消费的时间点与持续时间。尽量做到享受品质生活的同时,不支出与收入水平相差较大的生活成本。

 


♥完善资产配置


要想让自己口袋里的钱跑赢通胀,就需要学会理财,让自己手里的闲钱增值。

 

可以利用投资工具,把现在多余的消费额度延后到其他阶段进行消费,通过获得理财回报满足未来更多消费需求。

 

我们可以把投资资金分为四个维度:目的,额度,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坚持理财,轻松让自己多积累一笔财富。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