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当前,各家银行都“疯”了 ,采用各种办法抢夺存款。
01 存款流失越来越严重
截止2017年12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164.1万亿元左右。在这里面,住户存款达到6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达到57万亿元。
你可以看出来,中国老百姓和中国企业是银行存款的主力军,他们占了银行人民币存款的74%。
中国的存款是非常多的,但近年来存款流失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图很明显看到,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速直直下降。目前各项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截至3月末,各项存款余额同比仅增长8.7%,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在这里面,个人储蓄存款降幅更为惊人,居民的储蓄率由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
02 居民的钱去了哪里
居民的钱不存款,都去了哪些呢?
▌❶ 理财产品
现在居民的投资渠道在不断增加,股票、债券、信托、理财、资管、基金、P2P等等,愿意主动把存款作为投资品种的居民是越来越少,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更是家喻户晓。
▌❷ 买房
买房对存款流失影响非常明显。
从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房价上涨此起彼伏。炒房、刚需购房、投资购房三方合力,快速推涨各地方的房价。
这种局势也逼得一些居民生怕房价上涨过快,不得不下手购买房产。
数据是惊人的:2016年住户部门贷款共增加6.33万亿元,当年中国居民新增存款为5.16万亿人民币。2017年居民贷款增加了7.1万亿。中国居民新增人民币存款下降到了4.6万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 2016-2017年中国居民存钱总金额小于借的钱总金额,负债在逐渐上升。
换句话说,你今年辛苦存了10万元,但是又借了12万元。存钱减少,都变成贷款了,被居民们加杠杆买房了。
03 存款流失 银行很心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银行如果没有存款增加来源,放贷资金是个问题。
银行放贷资金主要依靠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存款越多,银行的低成本资金越多,用于放贷的资金也就越多。
如果存款增加越来越少,而贷款需求越来越多,银行就会待价而沽。
存款流失本来就让银行着急,屋漏偏逢连夜雨。早前对存款有替代作用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因为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未来规模可能逐渐收缩。
存款竞争压力直接导致贷款对外报价走高。 目前,很多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在15%-20%,未来不排除贷款利率水平进一步上升。
贷款更贵了。目前首套房贷利率基本上浮10%以上,二套房上浮20%以上。
对企业影响也是明显的。今年刚过去四个多月,已有共计20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上市公司一共11家,涉及金额合计高逾130余亿元。
这背后,和流动性趋紧、融资成本上升有关。在货币充裕的时代,很多公司习惯了买买买,各种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到这些公司手中,信用扩张得厉害,但实际的资金利用效率不尽如人意。
到了今年,以“去杠杆”为代表的资金面变化剧烈,影子银行失效,银根趋紧,以前带新债还旧债的玩法已经不可持续,就出现了违约情况。
04 存款大战,不是激烈,是惨烈
银行之间的存款争夺战目前已达到白热化程度,为了拉存款,各大银行不断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减费送礼,甚至借鉴保险业拉客户的做法。
▌第一招:对存款加息
银行最实用的一招就是提高存款利率。以建行为例,从5月4日开始,1万元以上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的上浮比例从此前的30%升至40%。
中国银行北京营业厅也上调了部分定期存款利率,目前2万元以上定期存款利率可上浮40%。
▌第二招:上浮大额存单利率
早在4月,银行已对“大客户”下手,多家银行上浮大额存单存款利率。
目前四大行一年期30万大额存单均较基准利率上浮45%,有股份制银行10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上浮50%,城商行上浮幅度达到55%。
▌第三招:发结构性理财
结构性存款当前已是银行揽存的主力。一季度中小银行、大行新增结构性存款占各项存款比重分别为49%、24%,而去年同期为18%、12%。
结构性存款可归为表内存款。当前,资管新规落地,保本理财将退出历史舞台,银行资产回归表内迫在眉睫,银行发行此类产品的动力较高,以此来应对揽储压力。
▌第四招:祭出降准
4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100个基点,以改善流动性。目前降准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还未感受到融资成本有明显下调,短期资金成本还有上升趋势。
05 如何让你的钱更值钱?
“房住不炒”。房价上涨产生的恶果很多,很明显的,现在国家不希望中国老百姓把钱继续投到房地产市场。
当前政府对楼市限购限贷,虽然很多一线二线楼市还在上涨,我们就不要接最后一棒了。
如何让你的钱更值钱?
▌一是用来消费。目前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降低各项税费,促进境外消费回流,大家可以更距离的享受到更好的商品。
▌第二,喜欢固定收益的,可以看看银行的结构性理财,比大额存单收益更好一些。
▌第三,风险偏好高的,可以选择境内优秀企业长期投资。
(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金融视界立场)
(本文综合自大猫财经)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关于我们
| 互联网 | 创新金融|新媒体|
| P2P | 众筹 | 创客 | 证券 | 基金 | 支付 | 理财 |
||政策|热点|曝料|
让您的每一次点击,都能转化为价值!
投稿邮箱:666@jr2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