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省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委托,西安理工大学经管学院课题组对我省扩大民间投资稳增长进行了对策研究,就制约陕西民间投资发展的主要问题、应引入民间投资的重点领域和企业类型等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 本文为课题组所做《扩大民间投资稳增长对策研究》报告的压缩稿。
民间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活力的直观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民间资本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间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陕西深处内陆、产业结构偏重、市场化水平较低,民间投资相对滞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西部强省,需要民间资本发挥更大作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战略的实施,为民间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政府民间投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扩大民间投资稳增长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等方式对陕西民间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民间投资规模偏小,2016年我省民间投资总量居全国第18位,比投资低6个位次,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较全国、江苏、河南、安徽低18.5、26.6、27.3、2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结构不优,2016年制造业占民间投资的比重为29.5%,分别较全国、江苏、河南、安徽高低15.4、28.5、21.9、10.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占民间投资的比重为28.6%,分别较全国、江苏、河南、安徽高4、8.8、7.8、4.8个百分点。
课题组通过省级部门访谈、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以及对379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初步梳理发现,民营企业认为在政府层面,最主要的5个制约因素是服务意识、创业环境、开放意识、政策落实、税负公平;在市场环境方面,最主要的5个制约因素是缺乏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不活跃、省内、要素成本较高、投资风险较高;在民营企业自身层面,最主要的5个制约因素是资金来源单一、民间投资市场较小、投资领域集中、投资理念落后、缺乏诚信精神;民间资本最愿意投资的5个行业是制造业、国防、采矿能源、高新技术、房地产建筑;民间资本认为最难进入的5个行业是国防、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医疗卫生、采矿能源。
在现状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剖析了制约陕西民间投资发展的五个深层次原因。一是政府欠缺服务意识。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思想观念保守,服务理念滞后,政商关系“清”有余、“亲”不足。二是政策环境不优。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投资地位不平等,政策存在“隐性门槛”、没有实施细则、落地困难,民间投资项目审批周期较长,民营企业难以享受税费优惠。三是融资渠道不畅。政银企对接不充分,资本市场不发达,直接融资渠道较少,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融资担保发展慢、担保能力弱。四是市场吸纳能力弱。本地缺少大的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狭窄,要素和制度成本仍然较高,推高了企业综合成本。五是市场主体发展滞后。本地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缺乏进取活力,欠缺江浙地区的“抱团取暖”意识。正是由于以上五个原因,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不知道往哪投的现象在陕西表现比较明显。
最后,课题组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陕西民间投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确定了战略目标:短期加快做大规模、长期推动稳定增长并优化投资结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加强服务意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是在民营经济成熟前提供容错发展期,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分散试错后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和规范,在政策落实上要以从宽代替从严。二是建立民营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机制,涉企政策、规划、法规出台前应充分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并加强政策解读,主动向民营企业解疑释惑。三是实行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包抓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每个党政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联系一家民营企业,每季度共商一次企业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创新、做大做强。四是建立民营企业投诉申诉机制,依托省民间投资服务中心统一受理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及时将阻碍民间投资、不执行有关政策的投诉,反馈有关责任单位给予核查处理,并定期将办理结果向省政府报送。
第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改善民间投资待遇不公现象。一是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共同监督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减少贷款规模、土地指标、产能数量等行政干预,扫除对国企的庇护,鼓励民企深度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二是以省内知名民营企业和高成长性民营企业为重点,制订省重点培育民营企业名录,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提供与省属国有企业同等优先的发展资源条件,引导大企业和军工企业与省内民营企业开展协作。三是坚持一视同仁、效率优先,重点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军民融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搭建政企投融资合作平台,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引导民间资本流向,降低进入壁垒。四是开展民营企业税费治理专项行动,盘点并消除不公纳税点,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民企征税政策,取消管理部门垄断性服务收费和强制性“搭车”收费。
第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制定加快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村镇银行法人出资比例,降低外地银行进入门槛,扶持中小微企业特色支行,鼓励下放审贷权限,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鼓励银行放贷。二是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加强省内政府性产业基金统筹规划,重点引进培育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建立基金绩效考核机制,督促进一步加快基金投资进度,对运行效果好的基金给予奖励。三是强化银政企保合作对接,尽快完善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各市县要因地制宜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进一步降低企业转贷成本和风险。四是推进民间资本联合投资,促进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政府合作投资,定期梳理汇总高质量民间投资项目,向金融机构集中推介,强化精准施策,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或项目分别采取无偿补助、以奖代补、贴息、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间投资市场吸引力。一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重点加强PPP、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完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诚信档案,严禁“新官不理旧账”。二是全面优化民间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流程,,全面推行“极简审批”、“缺项审批”。三是以招商引资带动产业升级,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通过设立第三方招商引资机构、组建专项工作小组跟踪服务等方式,瞄准全国民营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实行“一企一案”、“一企一策”,主动上门对接,整合供应链资源,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完善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的曝光和惩戒力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第五,提升市场主体能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对投资方向的引导,制定发布民营经济优先发展领域项目投资目录,通过定期举办论坛、进行政策解读等方式,引导合理的投资预期,防止短视投资行为。二是定期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专项对接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渠道和方式。三是实施全省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以培育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为重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专业化、精准化培训,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快培养企业家精神,倡导培育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诚信尽责的担当精神,支持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全面激发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的精神。
陕西民间投资的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多个方面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课题组通过系统研究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从深层次解决目前陕西民间投资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友情链接